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

麥子的故鄉


  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在其所賦之《九歌》裡,如此感嘆人生變幻之無常:悲莫悲兮生別離,樂莫樂兮新相知。 2009年12月13日,一位牧師朋友邀請我在他母親的安息禮拜中證道,我以深痛的心情引用聖經約翰福音中耶穌對門徒所寓意的話說:「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。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」麥子是什麼?麥子是生命,在微小極不起眼的外形之中,隱藏著驚人的、無與倫比的生命能量。在一無所感、一無所見、一無所覺的寂靜地層中,小小的麥子不斷地躍動著,直等到春雨秋雨潤濕土壤,直等到堅硬的外殼長出一片綠意盎然。
  一粒麥子最終必須回歸他原來生命的價值及意義,才能找到生命中的「麥子故鄉」。那位牧師朋友的母親生於主後1924年的印尼孟加錫(Makasar),那是一個煙硝瀰漫的年代,人人深怕隔牆有耳而噤聲自危的恐懼時代。在革命運動日趨高漲和印尼共產黨成立的形勢下,荷蘭殖民者與印尼人民的鎮壓罷工戰爭,掀起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浪潮。在動盪戰亂的時空背景下,造就不畏苦、不怕艱難的心志,在異國他鄉中重新開拓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  猶記2004年中旬,我辭去前教會的傳道工作,從墨爾本飛奔回到台灣,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,在毫無生氣的重症病房裡,戰戰兢兢地照顧纏綿病塌的父親。在醫院裡我深深體會到歲月彷彿是一個被禁錮的奢侈品,買不到也享受不到它的樂趣。在插滿大小管子的病床上,生命的聲音竟然遺忘了吞吐呼氣的旋律。人們對疾病的困窘顯得極度的疲憊及煩躁不安,來來往往的生命盡是匆匆,沒想像中的日子如此漫長。而在醫院中進進出出的大部份人們──醫生、護士、家屬、病人……,都竭盡所能的想留住生命的步履,都渴望延長生命盡頭的身影。看著臥病在床、日漸虛弱的父親,滿頭白髮蒼蒼,才知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短暫,如煙雲之易消逝,如花草之易枯乾。
  父親一生載浮載沉贏得了什麼?又輸掉了什麼?人的一生汲汲營營,又有哪些事可以存留到永恒呢?如果一切終將過去,又何需錙誅必較,睚眥必報人與人之間的愛怨情仇?有一天,耶穌急切地看著祂的門徒說: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益處呢?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?」真的,不要為了賺取會朽壞的,而失去生命中有永恆價值的盼望,當存謙卑的心領受真道,好好把握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。聖經雅各書也嚴正地指出這時代的悲歌:「其實明天如何,你們還不知道。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?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,出現少時就不見了。」這裡明白地告誡我們,我們的生命會有一個無法磨滅的事實,那就是生命的主權並不在自己手上,因為明天如何,我們並不知道,又如何能夠掌握自己的生命呢?若我們願意善用這像似雲霧的生命,高聲唱出生命的凱歌,就要珍惜每一個存在的片刻,就是現在,讓自己活出有意義、有價值的人生。

沒有留言: